• 你的位置:大发1分时时彩规律 > 新闻动态 >

  • 圆瑛法师 | 两岸一脉仰高风
    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1:02    点击次数:125

    圆瑛法师,解行并进的佛界宗师,爱国爱教的僧伽楷模。他两度赴台弘法的感人事迹,亦为海峡两岸所称颂、所铭记。

    上世纪二十年代,台湾还处于日据时期。日本占领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,法脉源于中国大陆的台湾佛教也深受其害。日本统治者强迫佛教寺院改为日式风格,僧人须穿日本僧服,念经也要使用日语,而且将日僧分派到各寺院,监视佛弟子的一举一动。此外,操纵成立一些佛教教育机构和全岛性佛教组织,企图从组织管理上控制和同化台湾的佛教。成立于1922年的“南瀛佛教会”,标志着台湾佛教在组织管理上已纳入日本当局所规划的轨道。由于宗教在台湾民间社会具有重要的教化功能,日本曾多次在台开展对佛教及其它宗教的调查工作,为从文化上控制和同化台湾作基础资料准备。日本化的僧教育,也更给台湾佛教的未来带来了文化认同异化的阴影。台湾佛教界所面临的状况,引起圆瑛法师的深切关注与忧思,他不能无视台湾的汉传佛教法脉就这样被异化、被割裂,萌发了入岛弘扬中国佛教和传统文化的想法。

    作为知名的佛教界人士,要前往日本占据下的台湾弘法,面临诸多不测因素,许多人劝他不要去,圆瑛法师没有动摇。他说,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,佛主慈悲,我去台湾弘法,拔人之苦,义不容辞。

    展开剩余73%

    1923年,圆瑛法师与台湾佛教界人士合影

    1923年,圆瑛法师两度入台。在台湾,他的足迹遍布台北、台中、台南,在月眉山灵泉寺、观音山凌云寺、艋舺龙山寺等台湾重要道场,与圣恩、本圆、善慧、觉力诸高僧大德会面。这些寺院皆为祖国大陆法脉,且多为鼓山法脉,诸寺院之高僧,亦多为鼓山法脉之传人。圆瑛法师一行与诸高僧抚今追昔,畅叙法缘,增进了彼此的沟通与了解,巩固与发展了两岸法谊,也让台湾佛教界人士增强了对中华佛教的认同感,坚定了他们冲破重重阻力传承大陆法脉、弘扬祖国优秀佛教文化的决心。

    在台期间,圆瑛法师以其渊博的佛学知识、高深的佛学修为及卓异的演说才能,屡屡在寺院登坛说法,并在诸多重要场合面向大众演讲,阐发中国化佛教的妙义真谛,倡导佛教的救世精神,弘扬佛教的爱国传统。对圆瑛法师的在台演讲,台湾舆论界极为重视,报刊提前发出预告,称圆瑛法师为“中国佛教大哲学家”、“佛教演讲家”,视圆瑛法师来台为“千古奇缘”,备极隆重。在《佛教与人心之关系》《佛教与做人》《儒释同源论》等著名演说中,圆瑛法师着力阐释佛与儒道的会通,并根据时代的变化要求,阐扬佛教与人生、社会的密切关系,强调佛教救治人心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。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的儒学思想,圆瑛法师尤加推重,并深入发掘其与佛学的内在精神联系,意在唤起台湾民众对祖国文化宝库的眷恋之情,其维护中华传统文化、抵御所谓“皇民化”的良苦用心亦蕴涵其中。

    图为当时圆瑛法师送给基隆月眉山灵泉禅寺方丈德融法师的墨宝,至今仍保存于灵泉禅寺中

    在台期间,圆瑛法师参加了两个授戒法会,即1923年10月22日至28日的基隆月眉山灵泉寺授戒法会,1923年12月20日至27日的台北观音山凌云寺的菩萨戒会。日据时期的台湾,本土佛教遭受很大程度的迫害,虽然有不少台湾僧人仍不畏艰险前往福州鼓山湧泉寺受戒,体现了坚守中华佛教法脉的民族气节,但由于面临的阻力加大,在台湾本土开设传戒法会以培养中华佛法僧才的紧迫性也随之增强。圆瑛参加的两场法会,受戒台湾僧人700余人,这些僧人日后大多成为台湾的弘法骨干与中华法脉的坚定维护者。圆瑛还将福建临济法脉传至台湾,其高足白圣长老连任多届台湾“中国佛教会”理事长,培养了大量汉传佛教僧才,为台湾佛教复兴奠定了良好基础。慈航长老创办了台湾第一所佛学院,收留并培养了许多由大陆赴台的青年学僧。台湾佛学院的许多学僧,后来成为台湾佛教的中坚力量,星云法师、净良法师、真华法师为其中之佼佼者。

    在日本占据台湾的特殊时期,圆瑛法师不畏艰险,毅然两度入台弘法,充分展现了一位爱国高僧为法忘躯、赓续中华法脉的使命担当。圆瑛法师在台湾游化时间虽然只有四个月,却在两岸佛教界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正如明旸法师在《圆瑛法师年谱》的《前言》中所说,“早在一九二三年,法师对处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统治下的台湾人民关怀备至,曾先后两度亲赴台湾宣化探访骨肉同胞,与台湾佛教界建立联系,表达了大陆佛门弟子对台湾同胞未曾一日忘怀的心情,并促进了海峡两岸中华各族同胞的团结,加深了彼此对祖国的热爱。”在圆瑛及两岸诸多大德的共同努力下,台湾佛教界抵御与消弥了形形色色的外部干扰,使血浓于水的中华法脉在这里得到坚定维护并绵延光大,也为两岸佛教界的深度交流与互促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,开拓了更宽阔的前景。

    1945年台湾光复之后,台湾佛教呈现出兴旺发展的新景象。尽管门派多样,传承的都是中华法脉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,两岸佛教界互动更加频繁,呈现出深度交流、全面合作的良好趋势,在学术研究、佛教教育、文化交流等方面皆取得丰硕成果,为维护祖国统一、实现民族复兴作出突出贡献。

    来源:福建省佛教协会

    编辑:王烨榕

    发布于:北京市